《中国姓氏大辞典》的编纂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研究员认为,由于中国姓氏由父系世代传递,类似于人类Y染色体的遗传,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众多的小姓、奇姓、罕见姓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传,有的还保存了一份独一无二的Y染色体遗产。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多一个姓,不仅是多了一份家族史、文化史,更多了一部基因史。
百家大姓分布有规律
虽然《中国姓氏大辞典》中收录的汉字姓氏多达23813个,但中国人最常用的还是李、王、张、刘、陈、杨等常见姓氏。据专家研究,中国100个常见大姓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5%,他们在各地的分布有规律且决定了各地总人群的遗传组成。
据袁义达多年潜心研究,当代中国100个最常见的大姓中,有32个大姓分布的重心在华北地区,华北是中国姓氏起源的中心地带。有2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东北地区,这两个大姓是杜和姜。有19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华东地区。
西北自古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当代中国100个最常见的大姓中,按姓氏分布集聚和扩散的形状,有6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西北的东部。这6个大姓为曹、魏、薛、石、白、康,他们的起源的源头中与西北土著或外来的中亚地区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9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西南地区,这些姓氏是杨、何、罗、唐、邓、曾、余、段、雷。
有18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华中地区。他们的共同分布特征是聚集区域在长江流域地区。有14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华南地区。
一个姓就是一部基因史
袁义达及其科研团队先后发现,当代的中国姓氏分布与遗传基因的分布基本是一致的,反映了中国人姓氏传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汉族南北遗传组成上的差距大于南方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北方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遗传差距,其分界地带在南岭和武夷山,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长江。
研究还发现,中国人100个常见大姓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5%,是组成各地人群遗传结构的主要成分;几千个小姓往往表达了地域性特征,是相对比较完整地保存着中国人遗传多样性基因库的最好隔离群。而且,中国几十种疾病分布地理图与百家大姓分布地理图还存在高度重叠的现象。
中国姓随时代发展不断演化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姓氏也在不断演化,而不规范地随意改姓已成为当代中国姓氏演化的一种新现象。
“有的看起来是最古老的姓氏,其实是最新出现的。”袁义达说,“比如伏羲氏。文献中没有发现过使用伏羲为姓氏的人物记录。但在一次会议上居然遇见了一位姓伏羲的人,经了解原来此人十分崇拜人文始祖伏羲氏,遂改其姓为伏羲。”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